202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深入贯彻落实《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以高位推动、资源共享、能力提升、组团帮扶、双向交流等形式,不断开创京蒙教育协作新局面,推动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提质增效。
一、高位推动,强化教育协作“共同体”
2023年以来,北京市对口区各级领导到乌兰察布市各对口旗县开展调研对接工作108人次,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赴北京各结对区对接工作230人次,京蒙双方共同推动教育协作走深走实。今年1月,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来我市调研“教育倍增计划”推进落实情况,就主动对接北京教委、学校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作出工作指示。7月1日,首都师范大学乌兰察布教学实践基地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挂牌。7月16日,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李奕,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来我市与援蒙干部、“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代表座谈,就京蒙协作进行深入探讨。
今年,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先后三次赴北京东城区、朝阳区、平谷区就深化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等工作进行对接调研,促成市蒙古族中学与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朝阳幼儿园与我市蒙古族幼儿园新建园、朝阳区教育学会与我市教育学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截至目前,北京市13个区相继与我市11个旗县市区及市直属学校签订教育帮扶协议,北京市102所学校(单位)与我市106所学校(单位)实现结对帮扶。
二、资源共享,增强教育协作“辐射力”
一是依托优校创优校。依托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把北京市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优秀的师资和管理团队引入乌兰察布,全力打造市、县级优质学校,不断推动我市名校建设。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引进北京八中素质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前,该校素质部现已招收三届学生,取得优异办学成绩,先后获得1项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21项市级荣誉,并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乌兰察布市职业学校与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为北京市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分校,与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无人机产业基地。
二是开展中小学网上教育资源共享。北京市向乌兰察布市免费开放部分中小学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已授权教育资源库账号4400个。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实施“互联网+互动式”同频共享双师工程、“互联网+阅读”分享式共读工程等六大工程,不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我市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怀柔区教委向四子王旗教体局捐赠138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大兴区教委先后向察右前旗教育系统捐赠物资和款项达600多万元;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投资150多万元对察右中旗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装修改造等。受援学校得到北京、旗县等各方面资金1854万元,投资建设项目21个,支持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提高“造血”功能。
三、能力提升,打造人才队伍“新高地”
一是聚焦校长队伍,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深入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全力打造5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和8个县级名校长工作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专家学者赴乌兰察布做大量前期调研工作,聘请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培训部主任陈丽担任顾问导师。以“跟岗实践-下校诊断-课题研究-交流研讨-实践改进”的运行机制形成良性闭环效应。5名市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赴珠海横琴参加教博会首都师大校长论坛,31名培养对象分别在北京市丰台区、海淀区、昌平区的17所学校(幼儿园)跟岗研修。市级名园长工作室成员分赴部分幼儿园实地指导、研讨,进行实践改进。借助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与导师连线交流汇报学校建设情况及下一步思路。
二是聚焦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深入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持续加强教师培训。2023年以来,京蒙两地举办线上、线下培训1834场,培训教师11000余人次;北京市累计选派约870名优秀教师到帮扶地区支教、送教、讲学,我市累计选派1300多名教师赴京跟岗学习培训。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打造市级名教师工作室15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2个,培养名教师117名、名班主任58名,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聚焦教研队伍,提升专业引领能力。举办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选派40名中学教研员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东城区教科院以及部分学校跟岗学习,全方位学习北京教研、科研工作模式。选派教研员加入市级名教师工作室,积极与北京导师对接,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组建由教研员担任主持人的教研共同体 32个,师带徒160 人。开展线上同步教研50次,推动教研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四、组团帮扶,开启成果倍增“新模式”
一是选优配强团队,携手打造“带不走”的队伍。中组部选派北京13所学校19名校长教师,我市配套22名中级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帮扶团队,赴3个重点旗县5所高中(职高)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全力保障帮扶教师质量。受援学校在帮扶团队指导推动下开设特色课程、特色专业39门,创建名师工作室45个,职业学校创业工作室9个,进京跟岗学习177人次,培训受扶学校校长、教师545人次,结成师徒对子102个,培养种子教师107名,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13个,开展校本教研427次、远程互动教学和可视教研227次,申报京蒙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专项课题立项6个,携手打造“带不走”的队伍。
二是强化激励保障,进一步调动帮扶教师积极性。奖励教育帮扶人员56人,提拔晋升12人。全市表彰了中组部“组团式”帮扶优秀校长3人、优秀教师3人,选树20多篇帮扶案例在多家媒体展播。举办了2023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旗县“擂台比武”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5个,共计发放奖金10万元,进一步调动帮扶教师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帮扶教师的关心关爱,受援学校为帮扶教师精心安排免费食宿,有的帮扶教师住进了专家公寓;边境旗县为帮扶团队教师兑现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教育部门按时发放了帮扶教师生活补助,坚持与帮扶教师谈心谈话,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帮扶教师纾困解难;对表现突出的支教教师给予职称评审、推荐评优等倾斜政策。
三是提升高考成绩,推动教育协作成果倍增。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我市的5所学校2024年高考成绩明显提升。四子王旗一中一本上线18人,提高4.9%;二本上线163人,本科率51.1%,提高8.86%。最高分605分,实现了近10年600分零的突破。化德县一中本科上线人数112人,本科率44.6%,提高7.4%。化德县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专科上线率100%。中考无成绩或总分100分以下的学生45人,其中高考达到300分以上的6人,达到200分的20人。商都高级中学本科上线率34%,提高3%。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本科上线人数20人,提高7%。
五、双向交流,搭建青(少)年互动“友谊桥”
两地开展结对校、合作校校际学生交流、研学实践活动新模式,不断提升京蒙两地青少年交流互访的频度和广度。北京怀柔区教委邀请四子王旗6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小学生赴京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研学活动;兴和县30名中小学生赴延庆参加京蒙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暨“红石榴”夏令营开营仪式。集宁一中与市蒙古族中学赴北京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以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的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截至目前,两地对口区、县(旗)共开展学生研学活动20余次,共2000余名学生参加。
下一步,乌兰察布市教育系统将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对接北京教委、学校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在学校建设、教师选派、名师代培、专家讲学、研学实践等方面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持续深化京蒙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倍增计划”提质增效。